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台子历史简介

    信息发布者:gsglmlt
    2017-04-07 12:52:03   转载










    县辖,解放后1956年划归古浪县。台子,古称甘泉台,乱泉台子。

    据史料记载,甘泉台历史上属古平番

    台子,位于古浪天祝景泰三县交界处。古年(古浪至年家井)公路穿村而过。东经滚白滩十八封滩到景泰,可上兰州可下中卫。西过干柴洼(今干城)可走天祝古浪大靖,南面与松山古城隔老(老虎山)毛(毛毛山)祁连山系南北相守,北面为风化丘陵,沟壑纵横,逐阶抬高叠加为昌灵山。

    南边有老虎山森林,直沟干城洼以西山脉也有原始森林覆盖,中间沿山现无森林生长。

    台子地势西高东低,村落居一平台,故称台子。明清以前,清泉四布,泉外流水淙淙,清澈见底,食之甘甜,故名甘泉台,清时称谓乱泉台子,民国以后,称台子,现公文署名新泉台。明清以前,甘泉台气候阴湿,植被茂密,老毛山系原始森林绵延不断,昌灵山中苍松翠柏古树参天。名胜古刹深居期间。滚白滩十八封滩与松山滩并列,是相守与老毛山系中段的一对姊妹优良牧场,这片优美的草原,草繁而杂,饲养着藏羊、蒙古羊、滩羊、山羊等绵山羊品种,马、牛、牦牛、驴等家畜,盛产闻名西北的羊羔肉、二毛皮、毛毡等畜产品,历史上曾多次长时被少数游牧民族占据驻牧。明朝万历年间,大小松山(松山、昌灵山)被蒙古部落阿赤兔占据驻牧,万历松山战役阿赤兔败走青海,被赶往漠北,为加强边防,明政府除筑修长城(明长城),构修城堡烽墩外,移民屯垦戍边,军垦(含回部族、汉军族等)军垦部队战时从军,闲时屯垦畜牧。有些军垦队伍便落籍军垦地。番民则游牧于老毛山系森林草原及周边沿山山地草原。

    从此,甘泉台方圆,回汉藏土等民族相杂居,和睦相处,互通有无,人口迁徙相对稳定。据记载,清康乾之后,台子仍称甘泉台。清嘉庆年间,甘泉台方圆驻有回民百十户,如马、谢、冶、毛、毕等姓,近千人口。在滚白滩建有经堂滚白寺.回族信奉伊斯兰教,以滚白寺为中心,在甘泉台东滩周围、上下泉沟等处分散居住,或农或牧,从农从商,长期生活居住,直至清同治年间才四散外迁,同期生活于甘泉台的汉族姓氏主要有刘陈宗樊李许周林徐杨王张等姓,汉族信奉道教、佛教。在西台子菜地沟庙梁等处建有圣母宫、关爷庙、土主庙、俄博等。汉族姓氏主要聚居于西台子一带。现今星罗棋布于甘泉台山川田野上的古山名、古地名大多是对这些姓氏生活于台子上的诠释。也是对现存文字记载的实物证明。

    清同治年间,由陕西回民发动的同治回乱战火,回汉攻杀、烧杀抢掠,波及甘泉台及周边地区。其中最凶狠的一支回民部队白彦虎部万人就驻扎在秦王川、东古山、达家梁、张家湾、甘露池一带。联合另一支回民部队杨文治部万人占据裴家营地区,大靖、黄羊川、肖家营、乱泉台子等地回民参加响应,与官军、团练展开厮杀、烧杀抢掠轮番攻击凉州府所辖平番、古浪、镇番、凉州等县。乱泉台子方圆村庄寺庙被毁。财产被抢,百姓或杀或逃,到处残垣断壁一片废墟,现今分布于村落各处的战火遗迹,出土的焦麦、尸骨、用具、什物、马佩,以及被大火烧断几十里的原始森林(老虎山至干柴洼段)……这一切彻底破坏了乱泉台子方圆的生态平衡,过去那优良的草原生态从此荡然无存!这是故乡的苦难与悲哀!也是同治回变后台子回族四散迁徙的主因。

    八十老汉炕上睡   为什么烧成一堆灰

    三岁小儿有何罪   头上着火倒提腿

    同治回变使甘泉台民众不仅蒙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损害极大,往后汉、藏、土等异穆斯林教义者谈回色变!同治回变改变了甘泉台的民族成份,回变的结果回族彻底退出了甘泉台历史的舞台!这是故乡的苦难,也是滚白寺穆斯林的悲哀!

    同治回变最终被湘军左宗棠(左贡保)部所镇压,回军白彦虎部杨文治部被逐入新疆。最后外逃哈萨克斯坦成为现在的东干族。回变被镇压后,原住甘泉台生存下来的人们陆续返回故乡,也有很多姓氏从此消失在甘泉台历史的长河中。同时周边县乡、乡村的有些姓氏饱经战乱、颠沛流离也来到甘泉台落籍。如平番县石(石家塘)龙(善马坪)孟(秦川)姓等,红水县(现景泰)的雷(宽沟)赵(大团庄)张(便水)姓等,河州(今临夏)的韩、孟、刘以及肖家营(土门)的浪姓,大板的火姓,高岭的汪、安等姓氏。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895年有一部回民骑兵,经新堡子、乱泉台子、大鱼沟攻大靖,被大靖游击联合黄羊川南冲寺藏兵击败东逃西去。民国初年,经同治回变后三十多年的甘泉台先人们千辛万苦,与命运抗争,与自然抗争,俯首农桑、生生不息,重新站立起来!生活住所大有改观,一时也出现了拥有牛羊成百、田产颇丰,四合院挺立于台子上的富户,如李、许、韩、孟等姓氏。地方首人组织乡民重修圣母宫等寺庙,祭奠俄博,补善加固堡寨,清淤加固涝池蓄水等,乞求上苍保佑人畜平安,村民安居乐业。

    但天不遂人愿。自民国十六年(1927)古浪8级地震之后,极度干旱的气候延续数年,饥民遍地,回乱又起。民国十八年先人们又遭厄运。中卫大逃难又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血泪史!“人吃人呀狗吃狗,鹰雀老鸦啃石头”,地震、饥荒、瘟疫、回乱叠加,又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有的远走他乡,从此浪迹天涯,杳无音讯。

    解放前匪患,国民政府的腐败,军阀马步芳的抓丁,鸦片的大量种植吸食,又一次击倒的许多家族!当然也成就了好几户人家。例如孟氏、韩氏等。这些家族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台子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旱涝保收、稳产稳质的砂田便是孟氏、韩氏所创台子历史砂田先河。

    解放后,乱泉台子民众获得了新生。虽然期间遭遇了各种极左政治运动,六零年饥荒等,但村民们仍继承和发扬祖辈优良传统和朴实作风,真诚待人,睦亲族敬乡邻,奋斗不息,团结共赢,学文化、长见识、蓄技能,以崭新姿态投入家乡建设。

    六十年代的垦荒压砂,七十年代的平田整地……先辈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甚至有人付出了生命。 1966年至1977年十多年间,在村支书李涛,村主任许贵俊、龙映源等领导组织下,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广泛征集德高望长辈(如刘存恭、许凤祥、韩得仓、刘成华、孟学巩、赵清润、李清、雷作泽、李有才、薛宗周、许鹏祥、许应祥、王佑、杨肖、胡中秀等人)意见和建议,集全村之人力物力,集思广益,克服艰难困苦,遍尝危险、疾病、饥饿、劳累的艰辛,历经十多年不懈努力,硬是用血肉之躯,简陋的工具从十多丈深井中掘出泉水,凿穿几千米地皮,靠落差终将泉水从蕨麻沟引入村中。从此结束了数十上百年来甘泉台民众从下泉沟人抬畜驮汲水的历史。功高日月,恩泽子孙。那些为挖水付出了心血的先辈们,有的落下终生病疼,还有那些支持过故乡挖水的外迁先辈们都是值得后人们尊敬的。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歌颂。

     1990年,搭乘国家支持抗高岭6.2级地震,重建家园的春分,乱泉台子通了电,从此各种电器逐渐普及,结束了千百年来乡亲们挑清油、煤油灯苦苦煎熬的照明历史。

    90年地震移民,2016年下山入川,也是有史以来有组织的甘泉台最大的移民事件。从此始,故乡台子可能将成为我们有甘泉台背景的人心中永远的纠结和不舍!因为我们心上已烙上深深的台子印记。她流淌在鲜红的血液里,奔腾在燃烧的生命里!

    故乡台子,这里有美味甘甜的泉水,曾滋润过我们干渴的心田!


    这里有狂风暴雨,曾抚摸过我们的脸颊和身躯,催人奋进!

    这里有熟悉的泥土芬芳,曾孕育出那筋道无比、回味悠长的红秃头小麦,给我们力量!

    这里有倍感亲切的乡音,将我们从海角天涯异乡偏壤牵连在一起,给我们底气!

    这里有唤不够的故乡地名,看不烦的山川古景,每唤一次,每视一眼,便热泪盈眶!

    这里有一块长大的故乡顽童,也有无比尊敬的长辈恩师,念起他们便心中一热!

    这里还有你家、我家、他家,犹如自家厨房想进就进,想来就来的乡邻院落!……

    祝福您,我的乡亲!

    祝福您,生我养我的故乡!

    愿故乡永驻心间,愿乡情永久万年!



    撰稿:许青年   许良年

    2017年3月30日

     

     

    参考资料:

     

    1、平番县志   古浪县志   天祝县志   红城志    红水县志

    2、台子许氏家谱    台子许氏现存文契

    3、台子石氏、刘氏、韩氏、李氏家谱

    4、李涛著台子挖水历史回忆录

    5、“回族由来”    “甘肃回族历史”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